“国际家校合作发展学习资料”读后感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历来就很高,古代的“孟母三迁”,到今天的“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不仅要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长同学校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与做家长的关系不大,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上的随意性、自发性,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脱节现象,往往顾此失彼,两者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要辛苦我们的老师,需要我们老师努力协调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双向联系的桥梁,互相联系、互相配合采取同步行动。通过学校去影响、纠正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同时以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怎样才能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是我观看“感受国际家校合作发展学习资料之一”教研素材以后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发展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心理上受关注的需要。(2)家庭和学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环境,因为家长的职业、兴趣、知识、阅历、技能和方法都各不相同,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3)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强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理育人,使学生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4)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使学生在学校内外获得更大的成功。二、家庭和学校合作的问题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家庭和学校对合作的理解还较为模糊。虽然不少家庭和学校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什么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如何实施?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双方在理解上还是很模糊的。就家长而言,很多家长把合作看成是到场、是参与,是义务而非权利。就学校而言,把合作看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工作。这样,双方对家庭和学校合作本身缺乏正确一致的理解,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家庭和学校合作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2)家庭和学校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作为教育消费对象的家长,经常被一些学校教师认为是“外行”,在合作中只能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这种缺乏沟通的合作必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致使家庭和学校合作步履艰难。家庭和学校在合作中应是平等互信的。作为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他们不仅要相互承认其主体性,而且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也只有当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互相尊重、彼此交流以及地位平等时,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三教师家长共同加强学习,提升家校合作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工作,教书要求你知识更新、专业成长;育人则要求你提高素养、以身示范。社会发展孩子也不一样,家长也要进行系统的,体现时代性、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学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的。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结合,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的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