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重点难点】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图形结合法、图表归纳法、多媒体辅助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自主检测:1.年10月,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分别以和为借口,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火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3.1851年,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政权。4、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指挥下在大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击毙洋枪队领队华尔,1864年,在金坛再次大败洋枪队,击伤头目。二、我的疑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把些疑相信自己,我能行。学生课前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导入新课:播放录音(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教师)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电脑出示图片:圆明园盛时鸟瞰图。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一、历史重现: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请学生先阅读下列的两则材料:材料一:英国输华物资统计表(单位:英镑)年代18421844184618481850185218541856正当贸易96.6230.5179.1144.6157.4250.4100.1221.6材料二: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材料三:英、法修约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两国叫嚷“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后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此统计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②②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③③英国则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教师总结:虽然有所增长,但远远没有达到列强的预期效果。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加之农民的极端贫困,以及鸦片的输入,外国商品不适合中国市场等。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取得的特权不够。提出了“修约”的要求。教师补充:提出“修约”要求――中国人全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