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放飞蜻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难点:体会“七嘴八舌、异口同声”等词语在提示语的作用。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词语:孑孓把握蜻蜓抚摸平衡田埂七嘴八舌慈爱复杂结构苍蝇蚊子据说异口同声(1)指名认读,指导字音。(2)指导字形:慈—滋润复—夏钩—构—购据—居—剧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二、学习课文,了解蜻蜓1、学习课文第一段(1~6)一天午后,陶行知爷爷看见孩子们在捉蜻蜓,他是怎么做的呢?(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指名回答: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3)孩子们在回答的时候神情动作都不一样,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读好这段话。(4)自己朗读这段话,用笔圈出提示语中表示动作和神情的词语,并学着自己读读。(5)陶行知:慈爱地抚摸着慈爱的近义词(慈祥),语气和和蔼。翠贞:想了一下朗读时要停顿一下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理解“七嘴八舌”积累词语:七手八脚、七上八下(6)分角色朗读好这段话。(7)把“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改一种说法,意思不变。(8)从陶行知爷爷的话中,我们明白了:都是蜻蜓的食物。2、学习课文第二段(7~10)(1)默读课文7~10,陶行知爷爷又告诉孩子们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的?用笔划一划相关语句。(2)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后,分四人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尾巴: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陶行知爷爷先介绍了尾巴和眼睛的样子特点,再介绍它的功能。分组读这段话:一组读样子特点,一组读功能。(4)用这样的方法介绍蜻蜓的其他知识。蜻蜓有对翅膀,每片翅膀的前缘上方都有,可以。3、学习课文第三段(11)(1)指名读这段。(2)“商量的口吻”是什么语气?读好这句话。(3)“征询”的近义词(征求、询问)。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异,1、不同的。2、分开。3、特别的。这里选择哪个?说说词语的意思。说说“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好这句话。4、默读全文:想想陶行知爷爷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三、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积累词语:七嘴八舌()()四面八方()()成千上万()()3、搜集有关蜻蜓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孑孓把握蜻蜓抚摸平衡田埂七嘴八舌慈爱复杂结构苍蝇蚊子据说异口同声集体订正。2、照样子写词语:七嘴八舌()()四面八方()()成千上万()()二、整理资料,了解蜻蜓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填空:蜻蜓的眼睛,蜻蜓的尾巴,蜻蜓的食物。要求回答是先说样子,再说功能。2、分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蜻蜓的(什么)什么样子?有什么用?要求回答是先说样子,再说功能。3、指名交流,评一评。4、进行小练笔:围绕“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写一段话。反馈完善。三、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中的题目。板书设计:19放飞蜻蜓吃害虫尾巴样子、作用好朋友眼睛爱护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