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中职心理第 06 课教案-放飞生命的梦想(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第 06 课 放飞生命的梦想【课题】放飞生命的梦想【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分析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进展目标,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我进展目标,并掌握分阶段逐步实现的方法。2、能力目标:具有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和独特的身体条件确定目标的能力;能在确定理想目标的基础上,设定阶段性目标,掌握挑战不利条件、逐步实现目标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主动树立目标的强烈愿望,能积极地探究自我、分析进展条件、明确进展目标,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以平常心面对困难和挫折,养成坚持不懈的做事态度。【重点难点】1、重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2、难点:接纳自己。【教学方法】1、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论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进步的动力,人千万不能靠运气活着,一定要靠理想和目标来生活,这是生活充实、欢乐的必备条件。我们儿时就有的理想和目标,然而到现在真的实现了吗?怎样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实现理想的途径有哪些?理想没有实现怎么办?二、故事分享:《沙漠中的迷失村庄》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信任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拿着指南针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头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 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 11 天的早晨,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假如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大致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