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可以说——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这篇课文由庄严时刻、我们站起来了、造出了自己的……、他们回来了这四个版块构成,再现了开国大典庄严场景,展示了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发展,钱学森等爱国人士毅然回国、报效祖国这些内容,内涵很丰富。本课教学时我主要以“洋词”激趣,创设学习的氛围,在对文本进行大胆整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开始。2、过程与方法: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发展,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中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祖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爱国知识分子辗转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资料、图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感受历史: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猜词的游戏。师:(出示:洋火、洋钉、洋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出示:火柴、钉子、肥皂),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每一个词语的前面都带有一个“洋”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在新中国刚刚解放的时候连连一根小小的钉子都造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播放相关的新中国图片)师:这是因为在全国刚解放时,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以及多年的战争破坏,导致当时的中国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刚刚建成的新中国的生活了解甚少,以“洋词”为切入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产生疑问,结合生动的图片、情境的展示感受建国的艰难的过程。为了改变这样贫穷、落后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老百姓克服种种困难,大干苦干,随后,我国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就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和其他工业,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经济建设硕果累累,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开端出现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了。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图片:(课件展示新中国的建设成果——新中国的“第一”)第一座长江大桥简单介绍:毛泽东曾写过的“一桥飞驾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写的就是武汉长江大桥的竣工时间。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第一颗人造卫星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呢?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交流质疑)【设计意图】展示新中国劳动的成果,体会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迫切的心情,在质疑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新中国的建设者付出的辛勤劳动。二、学习英雄激发爱国热情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许多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就开始打点行装,迫不及待踏上回国的旅途,渴望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国家!课件出示:(1)介绍钱学森的事迹师简单叙述:一位美国的将军曾这样评价钱学森: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三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最后经过多方努力,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才踏上回国的旅程。回到祖国以后的钱学森为我们国家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呢?(请学生说)师点评:是啊,钱学森带回来的何止是“三五个师”?新中国成立的,百废待兴,各方面都缺少人才,但国外一些仇视新中国的人,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观状幸灾乐祸,发表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比如用“中国没有石油”来挫伤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信心,李四光等一些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用自己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