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教材补充资料——袁世凯的专制统治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推行孔教。还率领百官演出一场“祭孔”丑剧。在当时的思想界,以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二、新文化运动时间标志代表人物旗帜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道德新道德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旧文学新文学《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主张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胡适提倡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18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尝试题比一比:复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影响分别是什么?三、阅读并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影响•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错误倾向。(局限性)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DC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中外纪闻》C、《民报》D、《申报》CA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A、人文主义B、马克思主义C、列宁主义D、民主和科学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鲁迅C、李大钊D、胡适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BCA右边图片的名称是什么?它的诞生标志着什么?图片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