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台阶》作业设计汕尾市红海湾区张静中学张阳一、内容依据作业设计的依据:“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册六个单元,每一单元有一篇有旁批的自读课文,除了八、九年级的第三、六纯古诗文外。自读旁批,搭建支架,教学生学会自读。借鉴课本旁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文章,分层次设计作业。教材来源:普通初中《语文》部编人教版教科书2022年1月第6次版。内容来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自读课《台阶》。主题:平凡人物勤劳韧性有追求。适合对象:张静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作业性质:用旁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文章。形式:课中作业、课后作业。设计者:汕尾市红海湾区张静中学张阳作业时间:20分钟二、作业目标1.根据新课标与本校学生的实际,用旁批的阅读方法与主要故事情节、中心句来理解全文的主旨,欣赏人物形象,了解文中的梗概。分层次设计作业,用旁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文章。2.把握故事情节,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3.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三、作业设计内容课前作业:1、找资料了解作者1本文作者是,当代小说家。代表作有、、、等。...2、字词积累。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的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涎水()麦茬()磕()胯骨()凹凼()晌午()揩()膝盖()(2)理解词义①低眉顺眼:②微不足道:③若有所失:④大庭广众:。⑤筹划:(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小说的三要素有: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答案示例】1.李森祥《半个月亮爬上来》《抒情年代》《传世之鼓》《小学老师》2、字词积累。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的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涎水(xián)麦茬(chá)磕(kē)胯骨(kuà)凹凼(dànɡ)晌午(shǎnɡ)揩(kāi)膝盖(xī)(2)理解词义①低眉顺眼: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也形容底层人民的卑微姿态。②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2③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④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⑤筹划:想办法;定计划。(3)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设计说明】这是基础过关习题,学生全员过关。让学生找资料了解作者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确阅读小说要掌握的知识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中作业:题一:初读感知,用旁批理解全文结构与主要内容,归纳下面答案(诵读课文、做旁批,小组交流批注情况,师指导,并了解生自主学习情况)课文结构(归纳层次大意):第一部分(第1—9段):开端。第二部分(第10—16段):发展。第三部分(第17—25段):高潮。第四部分(第26—32段):结局。题二:旁批概括文章主题。结合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你认为小说通过父亲这一形象表达了什么主题?题三:分析旁批父亲形象。通过细读课文,通过哪些描写?概括父亲的形象,并说说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题四:品味语言,赏析文段(一)说说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二)赏析精美文段(1)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答案示例】题一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1—9段):开端。父亲总觉得自家台阶低,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第二部分(第10—16段):发展。写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做的漫长准备工作。第三部分(第17—25段):高潮。写父亲建造新屋及九级台阶的过程。第四部分(第26—32段):结局。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题二答案:答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