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内部改革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的主流媒体作用,我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拟对*广播电视台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内部改革,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改革的必要性*电视台组建于1986年5月,2002年6月机构改革时易名为*广播电视台,20*年5月因市区的事权划分,收编了原榆次人民广播电台和榆次有线电视台。近二十年来,尤其是撤地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广播电视台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较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目前,全台在职人员196人,开办有三套电视频道,一套广播频率,十多个自办栏目,资产总值达1200万元。但是,随着全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市经济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广播电视台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不进行改革,不但严重束缚着自我发展的手脚,重要的是很难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此,广播电视局党组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拟对*广播电视台进行内部改革,并制定了改革方案。二、改革的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为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坚持"以人为本、宣传创优、管理创新、经营创收"的办台理念,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坚持遵循市场经济和广播电视发展的内在规律,初步建立"全员聘用与双向选择的第1页共4页用人制度,因事设岗与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工作绩效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分配制度,成本核算与市场运作的节目生产制度,节目质量与工作绩效考核的监管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改革,使全台的管理水平和宣传质量有显著提高,事业和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有明显增强,广大职工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三、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内部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改革管理体制。撤销原有部、室建制,以"专业化"分工为标准,按照广播电视的不同专业职能,设立14个"职能科、室、中心",实行台长办公会集体领导下的台长分工负责制和部门领导具体责任制,推行频道(频率)总监制和节目生产制片人(制作人)负责制,建立统分结合、机动灵活、因事设岗、精干高效的全新管理体制。(二)创新运行机制。1、用人机制。通过全员下岗、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选拔任用办法,全面推行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全员聘用制度,建立一种合同管理、适合各类不同人员岗位要求的用人制度。部门正职、副职和制片人(制作人)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产生,只要符合所规定的基本条件,不受原有身份和部门限制,谁都可以报名参加竞争。一般工作人员通过双向选择产生,不再进行指令性分配,只要部门愿意要、自己愿意去,在充分体现双方意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聘用合同,就可以上岗。2、考评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和节目质量考评制度。机构设置专门设立了绩效考评委员会,由局台主要领导兼任主任和副主任,成员由局台有关部室的有关人员、业内专家兼任。这个机构的规格很高,其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对全台各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综合评估;按照局台制定的有关绩效考核政策,对节目生产部门的节目质量进行月评审,对各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月考评,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各部门进行奖惩兑现的唯一依据。3、节目生产机制。全台的节目管理和节目制作运行模式实第2页共4页行频道(频率)总监领导下的栏目(节目)制片人(制作人)负责制。频道总监对本频道日常节目全权管理,栏目组的生产和运作由制片人(制作人)全权负责,赋予制片人(制作人)一定的人、财、物支配权,强化制片人(制作人)的责、权、利。4、成本核算机制。节目生产要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