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respiratorysystemdisease)systemdisease)总论总论肖怀志肖怀志要点要点•1、了解呼吸系统的防御解剖结构•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防治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病•(一)全国死亡原因(2006):第四位(城市),第三位(农村)•(二)发病率:肺癌、支气管哮喘、COPD明显增高,肺结核有增加趋势。•(三)艾滋病肺部感染、SARS、禽流感二、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二、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1、上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2、下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3、肺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1.上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上呼吸道:自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下端(鼻.咽、喉).•生理功能:(1)过滤、湿化、加温吸入的气体,使吸入的空气在鼻腔的粘膜层调节到37℃,湿度达95%的生理需要.•(2)作为气体的通道。•(3)防御屏障作用:鼻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咽喉部的淋巴组织及扁桃体具有防御屏障作用。•2.下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下呼吸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生理功能:(1)作为气管的支架:气管和支气管外膜中含有的半环形软骨可以保证呼吸时气道的通畅。•(2)排出分泌物和清除异物: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层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上的纤毛摆动具有排出分泌物和清除异物的重要功能。•下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3)保持粘膜表面润泽: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内有粘液腺和杯状细胞,每天分泌10~100ml的浆液和粘液,保持黏膜表面润泽,使吸入的病原体、尘埃附着于粘膜表面,再经纤毛运动及咳嗽排出。•下呼吸道的解剖及生理功能•(4)维持肺泡表面张力:肺泡上皮Ⅱ型细胞•产生单分子磷脂的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使其不萎陷。巨噬细胞内含溶•菌酶和吞噬溶酶体是下呼吸道最重要的防•线。•▲气管支气管内径<2mm分级23级或27级▲小气道(1)、肺叶2.肺肺段(2)肺段(3)、肺泡•3.肺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1)肺的双重血液供应•a、肺循环:肺循环是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肺A的血液来自右心室。肺血管床的特点是表面面积大,血流阻力低,血流压少仅为体循环的1/10,是一个低压、低阻、高容的血管)。•肺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体循环:••b、体循环(支气管动、静脉)是气道和脏层胸膜的营养血管。••支气管A来自胸主A,有的来自肋间A,锁骨下A或乳内A,与支气管伴行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为止,形成毛细血管网.•肺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2).肺的淋巴管分布:•a、肺的淋巴与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循环相通。••b、肺部病变可向全身播散,同时也可在肺本身发生病灶的播散,全身疾病亦可累及肺脏.肺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例如:风湿性疾病(SLE、RA等)所致肺血管炎.肺炎.胸膜炎等.慢性肾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尿毒症肺、尿毒症胸膜炎、尿毒症肺感染)等。•肺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皮肤软组织疖痈的菌栓,栓塞性静脉炎的血栓,癌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肺,分别引起肺脓肿、肺栓塞,转移性肺癌。•消化系统的肿瘤可经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到肺,亦可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此处为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淋巴结称Virchow淋巴结,常是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妇科卵巢肿瘤Meig”ssyndrome可并发胸腔积液.•(二)呼吸系统防御机制••由于呼吸系统是机体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成人总呼吸面积约100平方米(3~7.5亿肺泡),静息状态下每天有1万升气体进出呼吸道,所以外界环境中的粉尘、各种微生物、变应原、有害气体都能进入呼吸道引起疾病。因而呼吸系统防御功能至关重要。•呼吸系统防御机制•物理防御•化学性•吞噬细胞防御•免疫防御•1.物理防御•(1)清除功能:颗粒过滤和碰撞沉积,粘液纤毛运输颗粒至大气道并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支气管收缩清除。(10um大小的颗粒90%,5um大小的颗粒75%随吸入气流粘附于鼻黏膜上,其余沉积于气管隆凸和第1-2级支气管分叉处).90%颗粒约1小时内被清除.(2)屏障作用:呼吸道上皮和粘液限制颗粒穿透。•2、化学性•溶菌酶、乳铁蛋白、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