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云南采风感想。VIP免费

云南采风感想。_第1页
1/5
云南采风感想。_第2页
2/5
云南采风感想。_第3页
3/5
云南采风感想。采风报告9月10日上午我们坐上去昆明的火车,我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希望能够早点到达云南。听说云南很美,是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好地方。大家心情更是激动。9月12号上午8点我们终于抵达了昆明。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民族,由于那里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文化差异也很大.云南各个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礼仪、语言、文字、宗教、审美等,都特别富有民族特色;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泼水节、火把节、刀杆节、插花节。神话、。歌舞、绘画、戏曲、古乐,非常有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随团到达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两周的行程紧凑但很充实。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而且让我们对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真的让人流连忘返。一、昆明篇.刚下火车当我们首先游览了云南民族村,刚到云南,大家都对那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很新鲜,很特别。在那里居住着不同的民族。他们和睦相处,相互交融。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登都不同,多姿多彩,别有一番风味。在那里给我影响最深课的是每到一处哪里的人都老远的给我们打招呼,那里的人特别的热情,特别的淳朴。随后我们又随团去了七彩云南,听导游说,七彩云南是三国时诸葛亮带蜀军安营扎寨的地方,传说诸葛亮第一次擒拿孟获时天边突然出现了七彩祥云,之后就有了“七擒孟获”的典故,也就有了七彩云南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云南,意为“云岭之南”,又称“滇”。听说上苍在中国的西南方撒下一把热土,形成绵绵群山。于是就形成了湖泊和河流。形成七彩云朵。有两种不同的第1页共5页说法。在七彩云南,那里有百年老店啊“庆沣祥”茶庄,银饰玉器土特产中药材等。都非常有特色。二、大理篇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大理。受到了金花的热情接待,途中看见奇异形状的云朵,沿途经过的彝族人的村寨。建筑上的风格和图腾都象征着他们这个民族对某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云南白族的主要居住在大理自治州,那里的人们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大理的妇女都白色的上衣,外套紫色丝绒领褂。下面穿着宽裤,腰上系着带着绣花飘带围裙,她们的头饰代表了,“风、花、雪、月”的含义。听当地人说:大理以前被称为南诏国,是云南历史上最为丰富的地方,风花雪月,分别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些景物都很好的在头饰上表现出来,很有地方民族特色。大理古城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五条街,从东到西有八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都荡然无存了,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从修过南城门。而后我们可以看到大城内主街纵贯南北,街道两旁都是青瓦屋,民居,商店,作坊相连,显现出古朴的风貌。装饰时白族居民建筑的特点,十分注重门楼,斗拱彩画,非常有特色,门窗照壁都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古城中的主要街道有许多专卖大理石制品,白族扎染布艺,草编等有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扎染是以白族人民的民间传统工艺,扎染工艺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扎染布由手工针缝线扎的,反复冷染浸制而成。显色青里带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制作的工艺品既充满浓浓的民族风味,也很具现代韵味。还有一点就是大理居民特爱花,人们以花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总之大理古城是古朴幽静的。城内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晰。三、丽江篇9月14号,我们又前往海拔2418米的丽江.丽江素有“高第2页共5页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称.去丽江之前,我只知道它是《一米阳光》和《千里走单骑》的拍摄地,丽江原来是一个古镇.丽江市位于XX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在丽江坝子上有两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千年古镇,一个是大听导游说:一个是大研镇,即丽江古城,一个是束河镇.这两个古镇,历史上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茶马古道既是中原至东西方的南北贸易通道,也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云南采风感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