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大河之舞》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其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门戈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宏、异彩纷呈的佳作。根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2、情感目标:感受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3、能力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1、听辨舞步的根本变化。2、跟随音乐即兴拍击节奏。本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组织教学、课前游戏、听辨导入、简介踢踏舞的开展、欣赏、知识拓展、小结七个环节。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课前游戏先让学生做一个模仿节奏的游戏。师分别敲击四组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1)XXXX(2)XXXXXXXX提示学生注意强弱变化:每一拍的第一个节奏强,第二个节奏弱。(3)XXXXXXXXXXXXXXXX提醒学生注意强弱变化:每一拍第一个节奏强,其它弱。(4)XXXXXXXXXXXXXXXX第五个节奏强,其它弱。(设计意图: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局部节奏做了一个有效的渗透。)三、听辨导入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师:到底是什么声音呢?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通过听录音、观看视频导出“踢踏舞”(板书:踢踏舞)(设计意图: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四、简介踢踏舞的开展,出示课题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瑕时做的一种脚下游戏,这种游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19世纪的时候,踢踏舞被正式搬上舞台,请同学们看一下,舞台上的美式踢踏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生:激情,轻快、自由奔放,滑稽师:总结:自由、奔放,滑稽是美式踢踏的风格。目前,踏踏舞已经风行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大型踢踏舞剧《大河之舞》(板书课题)这里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学生更乐于承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通过介绍《里菲河,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共分4个小环节。1、感觉舞蹈内容(分三个小环节)(1)、整体感觉欣赏之前提出问题,爱尔兰踢踏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与美式踢踏的区别是什么?(播放视频)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生:很热烈、很有激情等等。美式踢踏比拟自由、而爱尔兰踏比拟严谨等等。师总结:爱尔兰人跳的踢踏舞强调“踩”和“踏”,是当地民族舞蹈的一种,舞者保持上半身不动,仅靠下半身的震动来营造视听效果。而美国人的踢踏舞随著脚步的变化,上半身也会流畅地舞出独特的感觉,通常一个人就能在舞台上制造不错的效果,不一定要多人表演的气势或队形变化。(2)、感觉旋律师:刚刚在欣赏的过程中给你震憾最大的是音乐的旋律,还是舞蹈演员踏出的节奏?生:节奏师:节奏是音乐的根底,也是音乐的骨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踢踏舞的节奏,在玩节奏之前呢,我们还是要看一下这首舞曲的主旋律(出示主旋律)。老师先用琴来弹奏一遍主旋律。然后让学生用“啊”音来哼唱这段旋律,在哼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旋律的上下走向。(慢------快共三遍)唱几遍后学生对这段旋律已经有些熟悉了,再让学生听两段旋律,分辨一下这两段旋律是不是刚刚哼唱的旋律?第一段(播放主题录音)。第二段不是(播放5、6次出现的旋律)。(3)、让完整地欣赏这段音乐,让学生找出主旋律在整首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在听的过程中,用手指表现出来。(教师播放录音)生:6次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通过听辨、拍击节奏,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