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执教者:赵翠霞【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学情分析】2小学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多么严重,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学生对台湾与大陆的血脉亲情感悟和理解甚少,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血脉相连的亲情;同时也学习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台湾、海峡、余震、桂树、袭击、辗转、转移、暂停、身躯、同胞、血脉”等词语;重点认读“空旷、骨髓、间隔、沉着、白血病”这几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多种方式理解“含苞、凋零、绽放”这三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指读、齐读、男女生分别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3、在阅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体会两3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准备:1、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方面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感悟爱的传递4师:“5·12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你想怎样帮助他们?生:自由回答。师:当有人得了白血病,他需要什么帮助呢?师:导入新课,解题质疑。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检测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意思。2、检查前置性作业1中的多音字组词:相机点拨血、骨、着多音字。3、整体感知。a、通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认真听,接读课文,读通句子,纠正错字措词,进行标注。b、小组合作学习。①小组合作检查前置性作业2完成题卡,小组进行评价交流。②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与组同学交流。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51、学习一二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感悟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1).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a、初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B、结合“凋零、绽放、几经辗转、谈何容易”理解小钱身患白血病,生命即将结束时,找到了治疗的办法,且找到了适合的骨髓。2、学习三至六自然段a、出示句子,理解“同一时刻”,了解事发环境恶劣,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想些什么?(第3.4自然段)b、结合语句“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理解空旷、沉着、涓涓流出等词语,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第5自然段)6C、感悟李博士是怎样给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的。(第6自然段)3、学习第七自然段a、口语练习: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b、生命桥式怎样搭建的?c、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五、拓展思维小钱得救了,在医生和家人照顾下,他的身体已慢慢康复,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想想他会感激哪些人呢?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六、布置作业听了今天的故事,一定感受很深。把自己想对小钱说的话,或者对台湾青年说的话写来了。七、倡议书:板书设计:7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