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许家沟乡中心校VIP免费

许家沟乡中心校_第1页
1/5
许家沟乡中心校_第2页
2/5
许家沟乡中心校_第3页
3/5
提升理念探求校本培训新模式许家沟乡中心学校当我们走进充满挑战、竞争与机遇并存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实践、困惑、探索与思考中,“校本研修”走进了我们的教学生活。一、我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现缺编教师32名。二是我乡地处偏僻,每年都有数名业务精练的教师调出。三是教师队伍老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明显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教师素质偏低。因此搞好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二、校本研修具体目标1、培养骨干教师,壮大骨干教师队伍。2、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创新力强的新型教师队伍。三、采取的主要措施:我乡校本研修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培、探、练、研、课、带、考”相结合。(一)、“培”:培训。在县进修学校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校本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培训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1许家沟乡校本研修经验材料原则,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培训工作。利用节假日和校本研修时间观看优秀教学案例光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近三年来,我乡共聘请市县专家做报告和评课18次,与市自由路小学和幸福路中学结成联谊校,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教师们感受颇深。认识到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行为彻底转变了,新课改才能成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探”:分学科专题探讨近几年来,乡中心校根据本乡教师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以学区、中学为单位建立了七个校本研修阵地,对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小学语文、数学共七个学科进行了专题探讨。每个学校承办1—2个学科的专题探讨,探讨内容为本校区一年来遇到的共性困惑进行再次展现、分析和探讨交流,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利用假期对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三年来,我乡共举办专题讲座38次。(三)、“练”:分梯度岗位训练我们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教育教学程度将教师分成不同梯度的小组,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具体做法:按照"梯度推进、分类指导"的标准把教师分成三个梯次:第一个梯次是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侧重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实践能力提高的培训,要求上好两节达标课。第二个梯次是教龄满三年以上的教师,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要求此梯次的教师上好两节优质课。第三个梯次是学校各级各类骨干2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率先进入学习型社会。要求这一梯次教师每人都要承担教改课题,并结合自己科研课题在每学期末和学年末写出阶段性总结及反思,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四)、“研”:全员性大面积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采取自学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校本研修时间,以教师“自修一反思”为基本研修模式,以教师互教互帮互学为基本形式,。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为思考对象,进行认真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互动研修,相互评判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再学习,再实践,再评判,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整个研修过程以《教师素质发展报告册》为切入点,通过参培教师学习《教育观念转变与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策略方法与研究》、《有效教学》、《有效教师》等书,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认真填写《教师素质发展报告册》中的习题,进行小组互评和校长导评,通过报告册全面系统地反映教师校本研修情况。为保证校本研修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乡中心校印发了“督导检查表”,平时由各学区、中学校长和专家组小组填写,按月上交,及时把督导内容情况建议反馈给乡中心校,以便中心校指导各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时间乡中心校人员分片包校与教师一起进行校本研修。为了给广大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研究、成果展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乡中心校主办了《校本研修园地》,把教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许家沟乡中心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