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课堂上快乐成长--渭南市“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我有幸参加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内心有不小的触动。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有时候比起教师自身说一大段话效果要好得多。为我们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得不让人叹服,她们的教学策略不得不让人大开眼界。课堂教学中有时候需要耐心地引导,更需要教师耐心地等待,也许一次的引导、一次的等待、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将会激发出一个孩子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参加这次活动,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语文课堂,尽管她们分别讲的内容不同,但她们却有着几个共同的特点:(1)注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感兴趣的事情中开始新课学习,让孩子有了“我想学”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让人不得不折服于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2)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形成,更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这足以体现了他们对教学的研究非常深刻。(3)将课堂中的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不陌生,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4)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巩固、拓展,并且有创新的、阶梯性的设计练习。教师应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5)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教学语文知识,而是将思想品质的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融为一体,使语文课不再单调、枯燥,而变得生动丰富起来。(6)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老师是学生实践的指导者,活动的参与者,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照我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与这些老师所讲还相差甚远,面对自己长期代课的学生,认为直接从旧知复习到上新课就可以了,不必挖空心思来设计教学情境,所以很多时候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组织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较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还是老一套的我教你学,课堂气氛“僵硬”。在目标的达到上比较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而有些忽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在对教材的处理及练习拓展方面,虽然也注意渗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阶梯性的练习拓展,但仍然缺乏创新性的练习设计,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学科间的整合方面仍然比较缺乏,交流能力培养,思想行为教育还需要继续钻研,“怎样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在探究学习上总是对学生不放心,害怕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较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学习、总结经验,而是急切地去引导学生达到想要的结果。这些新课程的理念我也始终在学习、探索,但仍觉得在真正的实践中落实得不够。总之,通过这次活动,对照自己,才知道同为人师,我与她们的距离相差甚远。无论是新课程理念上,还是对教材的整合处理方面,都觉得自己做得比较肤浅。才真正体会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体会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勤于在实践中寻找经验,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拉近我与名师的距离,成为一个“会教”的老师。让孩子在课堂上快乐成长--渭南市“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合阳县第三小学马晓玲想说乐说争说——浅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技巧【摘要】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处处需要与人交流沟通,语言表达更显重要。如何科学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为小学教师乃至整个小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关键词】说话鼓励引导训练据一份资料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说的比例占32%,所以语文能力的好差,一听开口说话就知道。而农村小学生说话这一项的优秀率就不理想了,说的能力令人堪忧,很多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准,表达不流畅,在公众面前表达的胆量更欠缺。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说话锻炼,越少说就越差,越差就越少说,致使学生的说话能力成了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