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安徽专版)化学(课件+课下作业):第4章第2——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解析:氯气与水反应,其速度慢且反应不充分,故A项错;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逆风跑,B、C项均错;D项,石碱水可以吸收氯气,正确。答案:D2.牙齿洁白,人人喜欢。将漂白剂沾到牙套上,牙齿咬住牙套可使牙齿变得洁白。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可作为牙齿漂白剂的是()A.Cl2B.HNO3C.Na2O2D.H2O2解析:稀HNO3无漂白性;Cl2、Na2O2、H2O2的水溶液均有漂白作用,但氯水有毒,Na2O2的溶液有强腐蚀性。答案:D3.下列物质,能因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①干燥的Cl2②Na2O2③NaClO④活性炭⑤HClO⑥SO2A.除①以外B.除③以外C.①②③⑤D.全部可以解析:④为吸附脱色,⑥为SO2与品红溶液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答案:C4.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①氯水②氯酸钾③氯化钠④四氯化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凡含有Cl-的物质,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①中由于Cl2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可电离出Cl-;②中KClO3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ClO3===K++ClO3-,故KClO3只含有ClO3-而无Cl-;③中NaCl是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能电离出Cl-;④中CCl4不溶于水,更不能电离出Cl-。答案:C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氯水放置数天后,氯气挥发出去,氯水变成水解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B项错;氯水放置过程中因2HClO=====2HCl+O2↑造成Cl2+H2OHCl+HClO平衡正移,最终Cl2全部转化为HCl,氯水变成稀盐酸。答案:C6.用经Cl2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①Na2SO3;②KI;③AlCl3;④FeCl2;⑤AgNO3;⑥稀盐酸,发现部分药品变质,它们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⑥解析:用Cl2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盐酸和氧化剂HClO,Cl-能使Ag+沉淀,HClO能将SO32-、Fe2+、I-等氧化。答案:A7.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有以下几种溶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①浓硫酸②NaOH溶液③H2O④饱和氯化钠溶液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解析:先判断A处通入的Cl2是否带有水蒸气,根据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说明A处通入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关闭B阀时通过了D瓶,看不到C试管中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吸收了Cl2或吸收了Cl2中的水蒸气。答案:B8.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选项①②③④A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D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解析:锥形瓶中KClO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①处气体呈黄绿色;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置换出Br2,②处呈橙色;遇KI淀粉溶液,置换出I2,而I2遇淀粉变蓝色;氯气可被NaOH溶液吸收,④处棉球仍为白色。答案:A9.“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