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意义自不待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呢?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其实施方法有了较为肤浅的的认识。一、让学生亲自参与、经历、体验,做实践活动的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语文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实施中,现在的学生虽在母爱的沐浴下成长,但正真了解自己母亲的学生不多。活动中,我设置了“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这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和自己的母亲交流,和同学们的探讨,真正了解母亲,进而理解母亲,感情上起到了共鸣,起到了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二、整合教材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果园,果园里金黄的橘子、黄色的脐橙挂满了枝头,草丛中美丽的雏菊旁那些叫不出名的植物正在悄悄挂果。在学生们的教材中“秋天”的气息十分浓厚: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与《秋天的雨》一组内容,正好品德与生活课中有一篇《美丽的秋天》,美术课中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趣》……此时此刻,我发动这些学科的老师们在一起集体备课,将教材的内容整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喜爱秋天。学生也纷纷表示想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秋天。时逢金秋,学生们很想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秋天呢?我就顺势确立了“秋天美在哪”的活动主题,依此主题开展“寻找秋天”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秋天的美,用图画、照片、文字等形式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并准备开一个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老师先请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图画和照片,用一句话说说找到的秋天;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协商,互相合作,把图画和照片进行归类,贴成美丽的“秋天风景图”;最后再请小组代表用几句话介绍贴图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们发现秋天的变化,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并将采集来的物品进行归类;语文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发现和优美的课文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在介绍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美术课上,同学们和秋天一起玩,用树叶、花朵、种子贴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装饰黑板报……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像、创造、探究等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艺术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要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了“黄河,母亲河”之后,在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我开展了“我的家乡污染情况现状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中,学生考察了当地的化工企业及有污染的地方,对排污及污染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活动中,学生发现有些化工企业偷排的现象仍有发生,以及生活污水的不当排出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学生对此写出了调查报告,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触。这次活动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结合,真正的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四、深入生活,合作探究,培养集体精神,完善人格修养。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