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A.兵广粮足B.民以食为天C.仁义为重D.诚信第一“”“”“”解析:材料表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答案:D2“.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④错误。答案:A3“”.下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人物是孔子。③是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现“”了孔子思想落后的一面,与思想精华不符,故排除③,而①②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答案:C4.(·福建泉州)“”“”“”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答案:A5.(·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解析:民为贵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浓重的等级观念A“”“”显然错误;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B错误;D“反映了心学的致良”知思想,也是错误的。答案:C6“.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解析:儒家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是有意识的,通过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答案:C7“”“”“”“”.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人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解析: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答案:C8“…….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解析:最有影响不等于全面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