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讲授目的和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2.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3.掌握本病的分类、诊断,主要是血气分析的判定4.掌握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代谢功能紊乱特点目录概念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明确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等致低氧因素。当吸入气的氧浓度(FiO2)不足21%登山运动员发生呼吸衰竭了吗?登山运动员达3000m以上,PaO2<60mmHg登山运动员达3000m以上,PaO2<60mmHg呼吸衰竭定义的前提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前提: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ABG正常值•PaO280-100mmHg,[104.2-(0.27xage)]•PaCO235-45mmHg•ABG正常值•PaO280-100mmHg,[104.2-(0.27xage)]•PaCO235-45mmHg组织中枢中枢肺外呼吸extrinsicrespiration内呼吸intrinsicrespiration肺通气肺换气组织换气组织的氧利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摄取、利用O2、排出CO2完整的呼吸过程包括内呼吸、外呼吸呼吸衰竭肺通气肺换气病因1.气道阻塞性病变2.肺组织病3.血管疾病4.心脏疾病5.胸壁及胸膜疾病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气管支气管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COPD通气↓、V/Q失调PaO2↓PaCO2↑呼吸衰竭1、气道阻塞性病变各种累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肺泡↓弥散面积↓肺顺应性↓V/Q失调PaO2↓或伴PaCO2↑呼吸衰竭2.肺组织病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V/Q失调、动-静脉分流PaO2↓呼吸衰竭3.血管疾病4.心脏疾病先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包疾病连枷胸、气胸、胸腔积液、脊柱畸形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受限通气↓、气体分布不均PaO2↓或伴PaCO2↑呼吸衰竭5.胸壁及胸膜疾病颅内、脊髓、脊神经、呼吸肌病变呼吸肌动力↓通气↓PaO2↓PaCO2↑呼吸衰竭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呼吸衰竭的分类1、按动脉血气改变:Ⅰ型(缺氧性呼吸衰竭)Ⅱ型(高碳酸性呼吸衰竭)2、按病情急缓:急性和慢性3、按病理生理改变:肺衰竭(典型血气改变为低氧血症)泵衰竭(典型血气改变低氧伴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分类--ABGI型呼吸衰竭←换气功能障碍PaO2<60mmHg+CO2正常或降低II型呼吸衰竭←通气功能障碍PaO2<60mmHg+CO2>50mmHg呼吸衰竭分类--发病急缓急性数秒或数小时发生对生命威胁大慢性数日或更长时间进展pH在正常范围对生命威胁小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属于慢性呼吸衰竭,兼有急性呼衰特点诱因: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气胸Acuteonchronicrespiratoryfailure呼吸衰竭分类--按病理生理分类泵衰竭:通气性呼吸衰竭呼吸肌、胸廓、呼吸中枢等主要是呼吸驱动力不足或呼吸运动受限而引起的通气量下降,常表现为缺氧和CO2潴留。通气功能通障碍(II型呼吸衰竭)肺衰竭:换气性呼吸衰竭肺部疾患:气道、肺实质、肺血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表现为氧合障碍(I型呼吸衰竭),或与通气功能通障碍共存。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肺通气不足2、弥散障碍(diffusionabnormality):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mismatch)4、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5、其他:氧耗量增加等外呼吸与呼吸衰竭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1、肺通气不足当肺泡通气不足时,动脉血O2及CO2变化方向相反.主要因肺扩张受限或气道阻力增加所致。正常的肺扩张有赖于呼吸中枢驱动、神经传导、吸气肌收缩、横膈下降、胸廓和肺泡的扩张。肺通气障碍的原因与类型: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肺泡O2,CC2分压肺泡通气量(L/min)02CO2呼吸中枢抑制脊髓高位损伤脊髓前角细胞受损运动神经受损呼吸肌无力1、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hypoventilation(1)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