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心得体会20篇文秘网是专业的站,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一】在认真阅读《梁家河》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这本书中表现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感染。通过阅读,我认真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梁家河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被这其中蕴含的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所触动。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岁月里一言一行,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进取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意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初心。总书记的初心就是在梁家河形成的,而且始终如一,历久弥新。习总书记初到梁家河村就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的挑战;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不放弃自我学习,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为老百姓谋实事,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正是我们扎根在基层农村青年干部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养分,强筋健骨,能更好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有益贡献。正是这七年艰苦而又生动的时间磨练,使习总书记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铸就了人民领袖的人生格局。从梁家河的一点一滴中,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具有浓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第1页共32页人民领袖,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人民之福,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第一站,是习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和逻辑原点、实践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起点就在梁家河。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练,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逆境中前行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中披荆斩棘的魄力,是我们所有干部的优秀学习榜样。【二】刚刚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和梁家河以及梁家河父老乡亲们的故事,朴素的字眼无不流露出习近平对这片土地难以割舍的情怀。翻开第一篇,“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让人心头一热。接着看下去,近平回来了,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小山沟,站在了山峁峁上,目睹了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上午11时许,三辆中巴车远远地停在梁家河村口外。”国家主席,总书记,一个国家和政党的最高领导人,并没有声势浩大、前呼后拥,简简单单三辆车,还远远的停在村口,步行走进村子里,如此的朴实亲切,如此的真诚有礼,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和风范。“随娃”、“迎儿”、“向前”、“春娃”,一个个小名脱口而出;“这是我婆姨,今儿领回来让大家见一见。”;“这是梁玉明的‘挑担’哩”,一句句地地道道的“土话”毫无违和感。时隔多年,乡音未改,分明就是告诉大家,他就是这个村里的人。这是习主席自1975年离开梁家河后第二次回来,第一次是1993年9月27日,时任XX省委常委、XX市委书记。他不但给第2页共32页乡亲们准备了礼物,还一再叮嘱他们:“山上要治理,沟里要打坝,山上要种经济林,还要种果树,既要解决肚子吃饱问题,还要解决文化问题……”。这一次他又带了很多礼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