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从1949年美国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简称CAP)首先开始研究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简称质控)问题,美国学者Levery和Jenning于1950年发表第一篇关于使用质控图的实验室室内质控,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到70年代,实验室质量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推行GoodLaboratoryParctice(简称GLP)。进入80年代末期,GLP的统一标准产生了,发展到”认证实验室”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在于预防差错的产生。质控图的统计学质控的目的是检出差错。统计学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基本概念۩质量控制(QuailityControl,Q.C)质量控制是监视全过程,排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现状的一个管理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个反馈环路进行的。1)确定控制的对象;2)规定控制对象的标准(预期值);3)制定或选择控制方法和手段;4)测量实际数据;5)比较或较对实际数据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超出预定误差范围,报警系发出信号,反馈通道中断。6)采取行动,解决差异。恢复原状(原标准状态)的手段发挥作用。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质控图进行。质控图是把某一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出来的预期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这种性能数据是在按规程正常进行时,按时间顺序而抽选出来的,其目的是检测检验过程中变异的“可追查”性原因。“可追逆”性的误差原因,是指除去随机误差以外的其他原因。“控制限”是通过统计计算出来的,详细介绍见室内质控程序。۩标准品•国际标准品由WHO或相应组织标定的,用肯定的、公认的、准确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测定的定值材料。•国际生物学活性标准品根据生物学反应由WHO或相应组织标定的国际活性单位的材料。•参考标准血清国家标准化组织根据国际标准化生产的法定材料。可用于鉴定仪器和鉴定方法准确性。组织凝血活酶标准化应用的国际参考品(internationalreferencepreparationIRP),有下列几种:(1)单一组织凝血活酶国际参考品:是一种组织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悬液制剂。WHO在英国使用的统一标准的“英国比较凝血活酶”(Britishcomparativethromboplastin,BCT)为基础,制备WHO的原级凝血活酶参考品(primaryreferencepreparation),如人脑组织凝血活酶,编号67/40。同时又以BCT67/40为基础标化了次级参考品(secondaryreferencepreparation)。如牛脑组织凝血活酶,编号为68/434;兔脑为70/178。后来WHO还公布了一些次级组织凝血活酶参考品,如人脑或胎盘制剂,如BCT/253;兔或兔、猴组织混合制剂,如RBT/79等。(2)复合组织凝血活酶国际参考品:它是组织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悬液中加入适量的纤维蛋白原、因子V和氯化钙组成的制剂,如牛组织凝血活酶OBT/79等。目前世界各国都广泛应用WHO的这些参考品来校正本国或本地区制备或生产的组织凝血活酶参考物。这样使世界范围内有了多种组织凝血活酶参考品。(3)组织凝血活酶工作制剂(workingpreparation,WP)的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I):由于不同组织凝血活酶对凝血因子的敏感性不同。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PT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制定一个共同的敏感性指标。这就需要通过自制的试剂与国际参考品(IRP)进行比较,然后得出一个校正值。具体的方法如下:①用国际参考品(IRP)标定国家、地区或本实验室的参考制剂(referencepreparation,RP)。②用实验室参考制剂(RP)标定工作制剂(WP)。1)标本:2份正常人血浆和6份口服抗凝剂达6周的患者血浆,连收10天,共60份标本。2)测定:按一定顺序进行测定,每份标本重复测定2次。将PT测定的结果(秒)点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横坐标代表WP的PT测定结果,纵坐标代表RP的PT测定结果,画出最佳的各点拟合直线,得出定标曲线,通过WP/RP比值,或回归方程求出斜率b。3)计算WP的ISI值:ISI值愈接近于1.0,表明组织凝血活酶试剂愈敏感,因此,生产和出售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的厂商,必须在产品上标有ISI。二、凝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标本的采取应注意的问题1.PT、APTT凝血实验检查均使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