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二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初二蔡建鸿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一、造成分化的原因1.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作业肯定做不好,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2.意志薄弱和缺乏自信心是造成分化的性格因素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3-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相比小学数学而言沏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内容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斯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己有的技能技巧力口果对前面所学的内容不能及时掌握,没有形成技能滋出现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又没有查缺补漏,及时衔接,就导致了知识的断层。长此以往,学生所学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系统和网络服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分化。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数学学习的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成绩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比小学要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要受到影响。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胜往偏重于对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尚未从小学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走出来,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以致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最终逐步导致了分化。二、消解学习成绩分化的教学对策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菠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不可比拟的。此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用榜样的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有较好的作用.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脂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从而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并积极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菠其感到老师始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部分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爱抄作业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的好处和抄作业的害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