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溪湿地感想西溪湿地实践报告西溪湿地位于XX市西部,主要属于XX县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西溪湿地是XX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XX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XX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km,南北宽约4.1km,总面积为10.08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以人工及半人工植物群落为主,同时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自然植被可划分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人工半人工植被类型分为木本植被与草本植被两个植被型,木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草本植被类型有11个群系。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据了解,湿地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浮游植物7门,6个植被型组。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水生植物有芦、菱、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荻、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现保存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范第1页共4页围内就有2802株。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白鹭、灰鹭、白额雁、绿头鸭、翠鸟等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共12目26科89种,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50%;发现兽类有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等3目6科;爬行类有龟鳖目、蜥蝎目和蛇目3目6科;而鲤、鲫、鳊、鳙、青鱼、草鱼、鳜鱼、黄翅鱼等各种鱼类更是具西溪地方特色的水乡物产。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第2页共4页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整个一期工程除入口接待区以外,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生态优先原则,被列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