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大地震,在灾难面前,涌现了一批英雄少年。为表彰他们,2008年6月27日晚“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出席颁奖晚会并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而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六模块“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的第3小板块。本节课由六小部分组成:课前导语与四个英雄少年事迹:“镇定机智,组织救援”、“勇敢无畏的少年”、“国歌给我们力量”、“她选择了坚强”和最后的问题版块“你还知道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学情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这一重大事件震惊世界,举国悲痛。此次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大地震,过去时间也有六年。可以用512大地震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形象切入,进而突显地震本身的特点及其严重的危害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导入地震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的有关事迹。我们的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不一定科学,但毕竟不是在灾区,与灾区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没有亲身体会地震的灾难,因此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够深。他们愿意亲自经历各种以探究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地区爆发了一场8.0级特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其次,懂得一些地震后自护自救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自己动手,收集整理并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故事,并概括其事迹,分析其精神,进行交流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了解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的临然不乱、无私无畏、互助友爱的精神,感受爱心传播,从中树立一个榜样。【教学重、难点】学习英雄少年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强乐观、互助互爱、珍爱生命的优秀品质并形成珍爱生命的态度,提高安全自护意识。【教学准备】1、关于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事迹和地震知识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2、教师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活动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活动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优美的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图片、配以轻快的音乐引入。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2、播放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图像及视频,配以悲伤的音乐。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3.让学生观看完进行思考,交流各自的感受。(1)出示图表,思考地震的灾害程度怎么样?(学生观察图表回答,教师适当地分析,简单介绍地震震级,震型,震中位置等方面知识)(2)让学生结合前面观看的图像和视频概括地震的危害。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灾情:A、地震中的悲情瞬间:B、北川中学逾千师生被埋C、呼唤生命数据:伤亡情况过渡:是啊,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发生了8.0级的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有大量的房屋倒塌,死伤人数达60000人,十几万人无家可归。无情的地震留给我们的是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面,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像你们这样的同龄人来不及逃生,已经永远在天堂安息,能活下来的人是幸运的,在灾难面前,涌现了许多的优秀少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天,让我们一齐来追寻这群英雄少年的足迹。出示课题:地震灾害中的英雄少年欣赏、观看、回答。学生观看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图片、观看地震视频、观看地震后的景象图片。1、通过教师优美的话语,让学生感受美好事物,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通过观看惊心动魄的地震场面、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可怕,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阅读文字资料与观看视频图片资料,分析图表,思考讨论等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能力。二、自主学习1、教师配乐讲可乐男孩薛枭英雄少年事迹。1、在活动中让学生的学2英雄事迹,交流资料过渡:是啊!这么坚强乐观的人谁不敬佩、谁不喜欢呢?薛枭在灾难来临那一刻表现得那么顽强与勇敢,和伙伴们生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