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新课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7课《观察一棵树》。《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核心理念”,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头活水,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七方面进行说课。一、立足课标说教材:教材分析:《观察一棵树》是在对校园里的动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搜寻和观察之后的又一个观察主题。前一课是从整体的校园环境的角度来观察动植物,本课则是以一个树为观察对象,全面调查关于这棵树的特点。学生需要从对树的单纯的感官观察,过渡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用多种办法来观察,包括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这同样是一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树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静止,便于观察,经过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没有注意的东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棵树的观察,让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看,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感官参与,才能够准确、全面地认识物体。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能认识到树木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对它进行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树的外形及特点。难点: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二、因材施教说学情:从小学生的观察习惯来看,进行观察往往只“用眼看”而且看到的常常是一些局部的、不全面的现象和特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有目的、有顺序、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用多种手段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的认识物体。三、更新观念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经过让学生对一棵树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树的认识,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我又把比较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四、主动探究说学法:在指导学生的学法时,我贯彻的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五、一应俱全说准备:本节课我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白纸、蜡笔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校园实际,了解常见树木的知识。六、以学定教说流程:(一)谜语导入,激发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一个良好的开头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以猜树名的活动导入,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树的热情,然后检查学生课前独学情况。(二)制定观察计划。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地来观察一棵树呢?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要想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每一个观察活动之前需要制作一份观察计划。根据四年级孩子的特点此份观察计划不能太复杂,只要从观察内容、观察方法及需要准备的工具三方面思考即可。最后在观察前还要让组长安排好本次观察活动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三)开展观察活动。室外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可以亲近大自然,接触到真正的实物。但是在让学生出来之前一定要提出相关要求,比如时间要求、人员要求、记录要求、纪律要求等等,同时教育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要爱护树木、注意安全。在记录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文字、表格、图画等都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四)展示观察结果。根据校园里树木种类偏少的实际情况,有些小组观察的树是一种类型,不过没有关系,这样更有对比,因而在展示的时候引导学生不要重复展示,相同的不说,不同的补充。七、画龙点睛说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较为简单,把空气的特点列举出来,正好体现整节课的知识探究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总之,我认为科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会学”,更要使他们“学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以上是我一些不是很成熟的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