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解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2.右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纪念的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B.井冈山会师C.南昌起义D.湘赣边秋收起义【解析】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答案】C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毛泽东这段诗,是反映长征的。远征即指长征,“”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答案】D4.下图是《会宁会师》的油画,下列对这张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②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③它反映了红一、红二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的情景④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的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会宁会师的时间应为1936年10月,故排除含①的选项A、B、C。【答案】D5“.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这就是指井冈山会师。【答案】D6.印章可以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浓缩着丰富的历史。仔细观察下图,该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A.北伐战争B.土地革命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由印章的图文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可知B正确。【答案】B7.下列关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B.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C.选举毛泽东为党中央主席D.制定了宪法大纲【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而不是党中央主席。【答案】C8“”.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要探寻82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最应选择的地点是()①上海②南昌③井冈山④延安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注意题干中1927”“”年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符合题意的是②③。【答案】B9“.《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解析】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答案为B。【答案】B10.(年湖南省百所高校高三联考)《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里的迷雾是指()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错误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的能力。突破四道封锁墙是指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结果损失惨重,这是由左倾错误造成的。全军想”“”念毛主席是指军队盼望有正确的领导以纠正左倾错误。【答案】B11“.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指()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