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第五次课堂考试参考答案(陆地环境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时间:元月21号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判读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11.(√)12.(×)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2分)1.B2.C3.D4.A5.D6.B7.A8.D9.D10.C11.D12.B13.A14.A15.C16.A17.C18.C19.B20.D21.C22.C23.A24.C25.C26.D27.B28.A29.B30.C31.C32.D33.B34.C35.A36.A37.C38.B39.D40.C41.A42.B三、综合题(80分)1.7分(1)①处:向斜。②处:断层。①处:岩层发生弯曲(或②处:岩层破裂断开)。2分(只要有错都不得分)(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2分(只要有错都不得分)(3)甲地比乙地河流流速快;甲地比乙地沉积物颗粒大。3分2.12分(1)A2分(2)D2分(3)秦岭2分(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2分且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1分。(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2分;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1分。3.14分(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1分;海水的顶托作用1分。(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1分;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1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1分。(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1分;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1分。(4)喜马拉雅山1分褶皱1分印度洋1分亚欧1分(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2分,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1分。4.14分(1)贵州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每空1分,共6分)(2)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每空1分,共3分)(3)沉积1分风化剥离1分和流水侵蚀1分等(4)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流水溶蚀作用显著;地下水循环通畅等。(答对3点得2分,否则得0分。)5.12分(1)夏季1分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2分降水补给2分(2)流水侵蚀作用2分(3)A2分(4)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成谷地1分断层(或地堑)1分河流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1分6.12分(1)B处1分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分(2)A处为向斜1分,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2分(3)大理岩(或变质岩)1分石灰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易发生变质2分(4)B处1分。B处为背斜核部,背斜的岩层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隧道不易塌方,安全性、稳定性好1分;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也不会威胁隧道安全1分。17.15分(1)北半球1分,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1分。(2)大1分热量(或太阳辐射)1分(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0.5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0.5分。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1分;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1分;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分。(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山坡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暖流流经,增温增湿1分;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1分。(5)标注在亚马孙平原1分。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任答两点得2分)8.10分(1)①地形1分②气候1分③水文1分(2)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1分;受地形(武夷山走向东北-西南)影响。受地形影响图中甲气温较低1分;受海陆位置影响丙气温较低1分。(3)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1分,主要原因是多山地丘陵1分,地势起伏较大1分,夏秋多暴雨1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