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组织低年级数学活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这个话题。1、提高教师的课堂纪律容忍度,学会调节个人情绪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降低对于课堂纪律的忍受度,当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大声喧哗,随意下位,与相邻的学生打闹,这是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正常表现,并不是明知故犯。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安静,聚精会神地听课、学习,作为低年级教师千万不能大动肝火,应多些宽容心、耐心与平常心,理性地对待。刚从高年级转入低年级教学的教师往往不能容忍吵闹的课堂。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逐渐的、漫长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很快就达到教师所希望的理想状态。不少低年级教师之所以会体罚学生,主要是对于课堂纪律的容忍度过低,学生轻度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就进行责罚,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习惯,习成了“手痒之患”,见到学生违反纪律本能就想动手“卡学生的脖子、扭学生的耳朵、刮学生的脸皮”。据笔者观察不少教师有这种体罚学生的习惯,他在做出这些举动之前没有去思考其实完全有温和的、艺术的、有效的解决方法。体罚是一把双刃剑,给师生都带来伤害。在体罚学生的过程中,受伤的虽然是学生,但教师的身心也倍受煎熬,一是深受良心的谴责,再者担心家长来“质问”,害怕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个过程是让人非常难受的,相信有此经历的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道:“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自然状态下地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科学、艺术、有效。在教学中,低年级教师要适当提高容忍度,避免怒气上升失去理性,做出伤害学生身心,也伤害自己的举动。当然,提高容忍度绝不是要放纵学生,而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形成和谐课堂学习文化过程中的理性选择。低年级教师要做到适当提高容忍度,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师如果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心态良好,在教学中就能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教育智慧,耐心而热情地对待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如果教师受琐事困扰而心情郁闷、情绪低沉、心态不佳时,教学前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教学中就会丧失教学激情,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而且他很可能会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做出不理智的教学行为,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当能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努力稀释消除不良情绪,努力酝酿和培育积极的情绪、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以便在教学中迅速进行状态,从而保持教学热情,成功组织教学,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愉悦感。2、按照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在一节课中前十五分钟一般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在后一段时间,教师应当不断调整教学程序与节奏,使之适应学生的注意规律。一年级教学中一般安排一个课中静息的环节,或是通过做肢体律动来缓解学习疲劳,二年级教学一般在课尾安排教学游戏,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年级教学一般把说、写、听、操作、实验等活动交*起来,避免呆板单一的学习活动长时间进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教学节奏,注重抑扬顿挫、紧缓相随、动静结合。3、多采用“哄”的教学对策“哄”就是要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潜在能量”,使之由发展可能变成发展现实。“哄”是一种教学技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育境界,细心地研究学生,高度地尊重学生,充分地发展学生是“哄”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