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常数增大的是()A.升温B.加压C.降温D.使用催化剂解析:因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答案:A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速度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B=2mol/(L·min)B.正反应速度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C=2mol/(L·min)C.正反应速度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B=1.5mol/(L·min)D.正反应速度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C=1.5mol/(L·min)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时,需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换算。答案:D3.对于可逆反应M+N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解析:可逆反应不会进行到底,是动态平衡,B、D错误;达到平衡时,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不一定相等,A错误;C正确。答案:C4.已知:X(g)+Y(g)3Z(g),X与Y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平衡(如图中虚线所示)。则相应的图示中正确的是()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影响平衡。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答案:B5.某温度下,某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解析:由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O+H2O,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正确,D项错误;恒温恒容下压强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可能不变或增大,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答案:A6.放热反应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K1C.c2(CO)=c2(H2O)D.c1(CO)>c2(CO)解析:温度升高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为K2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此坐标系的纵轴表示的是NO的转化率,横轴表示温度,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此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转化率,过c点作纵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这表示若想达到c点对应温度的平衡状态,需要转化更多的NO,表示c点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答案:C8.(·潍坊模拟)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没有必然的关系,①错误;X、Y、Z的浓度不再变化表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②正确;因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变,表明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③正确;正、逆反应的速率不相等,不是化学平衡状态,④错误。答案:C9.(·济南模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为平衡常数,Qc为浓度商)()A.Qc不变,K变大,O2转化率增大B.Qc不变,K变大,SO2转化率减小C.Qc变小,K不变,O2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