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四、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五、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颐和园》。3、颐和园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你们想去看看吗?4、现在我就带着同学们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出示课件)二新课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读,边听边想边画: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哪些景点?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学生汇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一)细读课文,感受特点。1、精讲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部分)过渡:现在我们就赶快随作者去长廊游玩一番吧!(1)出示课件,指一生随着屏幕字幕读,其他同学边看大屏幕边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生汇报,板书(长、美)(3)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画一画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些特点的(4)生汇报,师随机引导理解数字说明的方法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小结:长廊真是太长太美了,正因为如此,1990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过渡: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又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景点,好不好?(5)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1)、读你喜欢景点的相关段落,看看景物有什么特点?2)、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这些特点的?3)、朗读感悟或扮演小导游讲解。2、学生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然后汇报,师适时点拨引导,学习作者用比喻、夸张的写作方法描写昆明湖的绿和静,并出示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相关图片感受特点。同时板书(佛香阁、排云殿、静、绿、十七孔桥、形态不一)过渡:颐和园的美景只有这几处吗?你怎么知道的?3、学习第1和第6自然段过渡:是呀,颐和园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1)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提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呢?(2)小结:使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用到这种写法。二、总结拓展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欣赏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攀登了雄伟高耸的万寿山,畅游了水平如镜、翠色如玉的昆明湖,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正是作者按游览顺序并抓住了这些景点的特点,才能把这个美丽的大公园如此生动准确的展现出来,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课后,同学们也学习这种方法介绍一处景点。板书设计:长廊长美颐和园万寿山壮美昆明湖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