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二节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解析:A为萃取装置,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分离易升华的物质(如I2);C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D装置中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混合液的温度,不是蒸馏装置。答案:D2.(·福建高三质量检查)下列实验所用的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A.用品红试纸检验SO2B.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C.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答案:D3.(·南昌模拟)下列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可行的是()A.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鉴别两瓶无色溶液:Na2SO4和NaCl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C.NO比空气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萃取、分液再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水中的碘解析:A选项:两种溶液中都会生成白色沉淀。B选项:SO2和CO2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选项: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答案:D4.(·浙江十二校联考)将空气缓慢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后,在试管中收集到少量稀有气体。空气在通过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A.O2、N2、H2O、CO2B.CO2、H2O、O2、N2C.H2O、CO2、N2、O2D.N2、O2、CO2、H2O解析:氢氧化钠显碱性,吸收二氧化碳,带出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分,铜除去氧气,镁粉除去氮气。答案:B5.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存在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存在解析:Cl-、SO均能与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A错误;淀粉遇I2变蓝,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I-存在,B正确;SO与Ba(NO3)2反应形成的BaSO3沉淀在加入稀盐酸后会转化为BaSO4沉淀,C错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O、HCO、SO或HSO,D错误。答案:B6.(·济南调研)下列实验操作中,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激光笔鉴别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B.用过量的KSCN溶液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C.通过灼热的镁粉,可以除去N2中的少量O2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分离Na2SO4和NaCl固体混合物解析: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蔗糖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现象,A正确;KSCN与Fe3+作用生成可溶性物质,B错误;Mg在加热条件下也与N2发生反应,C错误;Na2SO4和NaCl均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D错误。答案:A7.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2SO3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结论:此Na2SO3试样已变质B.稀硫酸――→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结论:CuSO4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C.某溶液―――――→瓶口产生白雾――――――――――――→瓶口产生白烟结论:此溶液一定为浓盐酸D.无色试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原无色试液中可能含有CO解析:Na2SO3即使不变质,SO也会被稀HNO3氧化为SO,A项错误;Zn+CuSO4===ZnSO4+Cu,置换出的铜与锌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浓HNO3的现象也是如此,C项错误;含有HCO、CO时均会产生此现象,D项正确。答案:D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解析: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和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SO或Ag+,A项错误;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的盐酸引起的,C项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