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语言艺术家创设和谐课堂天长市城南小学柏传珍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理性霸权横行,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教学活动变成是一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的活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近期认真收看了香港来的李丽儿和吴健强两位老师的《鸡蛋风波》录像。感觉比较独特,真切感觉到了语言的魅力,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课堂上两位老师同时上课,亲切的对话让人感觉是讲双口相声,同时自然的教风让学生完全消除戒心,说起话来更轻松,自在。思维更容易激起火花,整节课让人惊艳的地方很多,学生不时的冒出精彩的词语,独特的思考,恰当的表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正是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其次,老师们教学的问题更是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文中谁是坏人?丈夫的话应该怎么说,怎么做一名合格的丈夫等。学生在认真地思考后,激烈的辩解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语文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对作品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而这些都与所谓“课堂效率”息息相关。在《鸡蛋的风波》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也展示了她们各自的风采。教师时常幽默的语言,激励的加分,学生们严谨的思维,独特的语言让听课的老师时时露出赞许的目光,我想这本身就是语言的魅力。我们也学当了一回语言艺术家。而学生在这样的语言中生成与确立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格,培养他们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着追求的优良的创造性,就课堂教学而言,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去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无所顾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创造性人人皆有,至少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创造性没有等级,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样,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