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根据《关于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们四人一组承担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现已结题,并取得了预期成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与实施,我们明确了新一轮课改是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而提出的。目前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独生子女家庭较多,我校独生子女占30%,学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观察动手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转变学生的懒惰行为和思想,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创设一种学生感兴趣、乐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终身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跳出农门,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过高期望值,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只懂理论知识,而实践很少,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的学习。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积极行动改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强调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再动手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学习中要求学生手脑结合,为学生终身会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操作内涵。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4促进小组中学生的知识相互弥补和协同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我们四人从2013年批准立项到2014年十一月结束,持续一年时间,从未间断,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申报阶段,从2013年11月到2013年12月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第二阶段•筹备阶段,从2014年到2014年2月,利用三个月时间,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程度,并和全县各中小学教师进行认真分析、讨论、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第三阶段研究阶段,从2014年3月到2014年9月,依据全县课题研究实际,探索出适合我校教育的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激发学生动手观察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和同伴之间团结协作能力等。开题8个月以来,我们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精心组织课堂,撰写优秀教案、研究成果论文等形式,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为巩固研究成果、肯定成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深入课堂、师生访谈、调差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进展情况,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从2014年10月到2014年11月,做好各种研究资料的征集、数据统计和终结性成果的总结。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总结出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成果,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实现了五个改变,有灌注式变为探究发现式、有苦学变为乐学、有让我学变为我要学、有书本知识变为生活实际、有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学校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质量显著上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明显增强。四课堂研究的成果经过一年的实验,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总结出了一下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一)使教师明确学生观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观察动手能力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几个有趣的问题,就能上好完美的一堂课。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是,让学生动手量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再算算他们与各自直径的比值,再将自己的计算结果板演,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都是3倍多一些,老师趁机说明π的来历,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后,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知识,效果很好。2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资源的创新。教学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学习又服务于生活实际,于是我们给孩子们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以致用。3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既有老师的导,又有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加以引导,可叹会堂气氛显得很活跃(二)使教师明确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较好的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中,只要学生观察和动手参与,就有利于落实高校课堂。例如:小学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