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选修)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施耐庵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学习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重点1.掌握林冲的性格特点。2.学习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难点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学习方法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法。2.阅读讨论法。(在10分钟内完成“课前预习案”,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0分钟完成“课内探究案”,要认真审题,规范作答,保证完成质量)3.A层同学必须完成导学案的所有内容并有一定的拓展;B层同学必须完成“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和“能力提升”部分内容;C层同学必须完成“课前预习案”和“课内探究案”内容。课前预习案高二5班学习小组组名:“未来”组、“奔月”组、“学习研究”组、“英雄的舞台”组、“神州10号”组、“思远”组指导预习第一课时一、导入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二、作家作品1.《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也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2.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本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明末清初的理论评论家金圣叹。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水浒传》排在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