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旅行》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单元五主题一)从化市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谢小蕴教材分析:《信的旅行》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穿越时代的生活》里的第一个主题活动《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二个学习内容,用一课时进行学习。《信的旅行》充分体现了本单元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穿越时空的变化,了解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知识。学习者分析:1、学生情况:学生们都在城市里长大,享受了现代通讯方式多元化带来的快捷方便,对“信”这种通信方式是甚少使用的,甚至没去关注过的。2、学习习惯:班上的学生大部分养成了认真听课、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不过仍有少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够自信。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3、知识结构:四年级上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正确书写信的格式,但是还没有接触到写信封,所以课上教学生正确信封是教学重点。教学理念:《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寻找学生生活的共鸣点,从古诗设疑、学生猜谜入手,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学会知识,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教学目标:1、了解信的“旅行”过程,知道正确填写信封。2、引导体会邮政人员的辛勤劳动。3、感受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与信的不可替代性。教学重点:知道书写信封,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教学难点:1、体会邮政人员的辛勤劳动。2、感受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与信的不可替代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古诗设疑,情境引学1、用古诗引入,猜猜诗句中藏着哪种通信方式。2、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悟信在古代、近代的传递。情境1:古代战乱,信是如何从一位母亲手里传到儿子手上的?情境2:江姐写给儿子的绝笔信,是如何来到儿子身边的?3、小结猜谜在情境中猜想送信环节,初步感悟信的魅力。紧扣单元主题“穿越时空的生活”和课题“信的旅行”,感悟信在过去的作用。二、信的旅行1、引导讨论,我们现在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什么?2、创设情境:来自广州英英与贫困山区的丽丽如何联系?3、学写信封4、信的旅行(弹性环节:播放视频《信的旅行》)5、引导体会邮政人员的辛勤劳动①30秒体验分拣动作②看视频,了解分拣员的工作。交流感知信是不可或缺的。小组合作,填写信封猜想信的旅行。小情景体验分拣员的工作以“信的旅行”为主线,穿插知识点的学习,如正确填写信封,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工作的艰辛等等,完成教学目标1、2。三、我的发现1、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交流获得相关法律知完成教学目标3。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渗透法的观念。3、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识,知道法在身边。自由谈感受。四、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板书设计:信的旅行写信——投信——取信——盖戳、分拣——转运——送信——收信邮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