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20篇文秘网是专业的站,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x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x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写作服务【一】在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时,我深深感受到领袖的不平凡是从青年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比自己在那个年龄的表现,真的是自惭形秽,相差甚远。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x年8月1x日,时任中共XX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基层是大舞台、大课堂,群众是好老师。习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随党旗在基层,情系群众共生长,为民服务敢干事,在基层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检验作风、提高能力。对于干广大青年干部而言,基层的广阔天地是我们奋发有为、增长本领、干事成才的好地方,我们要勇于扎根基层这片沃土,在基层中汲取养分,努力干事创业,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成长为遮风避雨的“大树”。《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我们广大青年不仅要阅读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真正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第1页共35页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二】这次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当年习总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上世纪六十年代,习总书记在陕北延安梁家河那样一个艰苦的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我们今天的工作环境条件,远远好于过去梁家河的那个条件。党组织让我担任一个社区的党委书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是一个为民做实事的机会。我一定会坚持理想信念,在有限的服务时间里,为人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结合自身谈感受,我于x年x月来到理工大社区担任理工大社区居委会主任,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以党建为引领,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群众抓住机遇,共同努力,不怕苦不怕累,将理工大社区打造成了一个美丽、宜居、文明的文化社区,给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社区环境,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总书记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还好,自从我上任以来,我组织社区人员和居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老百姓生活更加的和谐和安定。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第2页共35页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在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的同时,不由地想到我任职的社区,以前的社区,事情多,工作人员少,居民办事难,国家福利也很难执行下去,如今,社区居民告别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在社区带领下大力开展文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