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教育学习感受德行教育读后感爱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已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就广义的教育而言,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只要存在着,就与外界发生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在交换过程的中,就发生着教育。而还不止于此,还有人自身信息的处理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人只要存在着,就存在于教育之中。每个人都是教育行为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就狭义的教育而言,教育仅指学校教育。但这种狭义的教育,更多地忽视了教育的背景,这种忽视的结果,就是过分地夸大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而忽视甚至无视学校之外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着教育的作用。这样就会把学校教育神圣化,以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而结果是,离开了其他教育因素而空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成了万万不能的了。这是教育的悲哀呀。这些姑且不谈,就让我们来看看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吧。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管如何界定教育的目的与方针,其实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而进行教育,教育为什么而进行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的人,培养出这些人是为什么的问题。教育的核心是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而培养人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存在”。面对如三鹿奶粉一样的社会事件,如果要从教育上来反思,我们就会看到教育的效果是多么苍白无力。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呢。因为人的爱心的缺失,人在自己的存在过程中,只把他人作为自己存在的手段,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自己存在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无爱人这心。爱的最高境界就第1页共5页是爱人如已,这是很高的境界了,而在此之上,还有一种超高的境界,那就是爱人无已。人的爱心不是天生而来的,需要培养与养成。就学校而言教育(下面的教育都是指学校教育),从学生幼小抓起,注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将此系统化,使整个教育过程构成严密的爱的工程,使学生养成爱人如已之心。这是解决人类和-谐存在的根本途径。因此,爱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教育就是一种爱的行为,通过这种爱的行为,给学生以爱,在学生接受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着爱。知识的传授,是让学生由认识爱,到发现爱,由受爱到施爱,由施爱到爱的自觉。这是一项爱的工程。一、认识爱教师与学生一起生活与学习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行为,但仅限于,自然非常不够。淄博修文外国语学校的一条原则就是“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孩子”。有没有自觉的爱学生的意识,教育的行为与结果是不一样的。爱的程度的深浅也决定着教师爱的行为的达成效果。要教育学生认识爱,教师要给孩子十二分地爱,教师的爱的行为要像活泉一样,喷涌不断。教师认真备课,爱一分,就会有一分的努力,爱三分就会有三分的努力,爱几分就会有几分的努力。这些努力的效果在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有的会明显地感觉到,有些是通过潜移默化而起作用的。爱得越深,教师的工作就会越努力,教育的过程就会越优化与美化,而不同的过程所达到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灵会感受到教师的爱的程度。因此孩子们最直接的认识爱的途径就是教师与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过程。柔声细雨与严厉训斥所起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教育行为本身所起的认识爱的作用。为师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先把养成一个爱人如已的人,无论是在教育行为当中,还是在其他社会生活之中,都应该是一致的。教育内容中的爱就更直接一些了。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爱,甚至有些课文更有意思,以童话的形式写了自然景物之间的爱。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家乡的爱,第2页共5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对亲人的爱。陆游的《示儿》,让学生认识到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