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打算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第1页共39页《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实高雅、充溢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奇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学生是简单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具体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困难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改变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二、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第2页共39页2、观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尝精练精确、清爽隽永、美丽动人的语言三、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美丽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四、教学过程课前:第3页共39页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②学生细致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①分小组探讨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细致思索文章的文眼、线索及全文的感情脉络②重点分析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品尝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②限时做《导学和同步训练》上的有关题目第4页共39页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内容:1、自读课文,精确认读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背景3、全文写景状物的特点导入新课1、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生疏,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第5页共39页名篇?《背影》、《匆忙》、《春》2、理清脉络,整体感知时间、地点、人物、事务、感受明确:线索:作者的行踪改变+情感改变3、文眼:颇不安静为什么?——结合背景文眼:心里颇不安静脉络:心里颇不安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第6页共39页—想起采莲的事分析思想感情: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愿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妙追求的寄予4、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其次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5、行文线索第7页共39页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改变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似乎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如同一条纬线。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安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安静)6、语句赏析第8页共39页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起笔的目的是什么?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状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事实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第9页共39页(十)小结本课内容(十一)布置作业:重点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其次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第4段(集体背诵、提名背诵)2、答问:第4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依怎样依次写的?景物描写(一)解析第4段: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第10页共39页1、按视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依次: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抖动→流水2、深味作者匠心: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