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初中音乐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践研究海南省文昌市冯平学校周萍【内容摘要】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为适应目前的教育教学。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努力。学生学得情况决定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学得情况来决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以学定教”吧。而知识只是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给学生的方法和生活习惯。课堂之外的教学一样不容忽视。【关键词】教与学教学方式改变乡村初中音乐一、乡村初中音乐现状。1、音乐素质教育不受重视由于“两考”指挥棒的向导,“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才是主科”,这个观念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心里已经根深蒂固,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尤其是在乡村中学,这些科目被视作为可有可无,农村初中到了九年级干脆就不开设音乐课了。其他年级的音乐课也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所占有,特别是面临期中考试或者上级统考,音乐就不得不给主科让路了。在农村初中音乐往往也是资料、教辅等最少的学科。农村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只为升学。无论是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组织、管理方式等,一切都围绕升学转,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2、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音乐教学需要一些必备的教育设备,如音乐教室、录音机、电子琴、打击器乐、钢琴等。随着我省的教育发展及“普九”验收、“316”验收,乡村初中也配备了一些常规教学设备,如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教室等,但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音乐日常教学需要。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到现在,许多乡村初中都没有符合标准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班级教室里。大多数乡村音乐教师甚至连钢琴都没有摸过。上课只用简单的一个录音机。至于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每节课都用的多媒体……都还是乡村音乐教师的梦想。二、情况分析1、乡村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由于上面的两点因素,乡村音乐教师也潜意识地赞同音乐就是门“副科”,音乐科不需要批改作业和统考,音乐教师没有压力,从而也失去了动力。有部分乡村中学由于音乐教师的课时较少,安排兼教地理、生物等学科。许多音乐乡村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还是持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时甚至就随便唱唱听听音乐就可以了。久而久之,音乐教师没有去探究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有的甚至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都丢掉了,唱歌不好,弹琴不会,跳舞不行。乡村初中的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他们喜欢的无非就是流传音乐,有些学生甚至还特别喜欢一些用地方粗语改编的不健康音乐。2、过去的教学方法方式1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了,但音乐课的教学“以唱为主”的单一模式并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乡村初中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千篇一律。“上课问好——复习旧课——学唱新歌——课堂小结”这一陈旧的模式得不到更新、变化,只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无法上出音乐课的特色,更谈不上上出音乐课的媚。更有甚者,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授课时下流行新歌,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充斥校园,使得学生越来越迷恋流行歌曲,而对教材中的歌(乐)曲没有一点兴趣。三、教与学方式的变革1、教师由“讲授”转为“指导”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融于一体。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多采用讲授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课堂角色应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由“教书匠”变为“艺术导演”,把教学对象放到主体位置来对待。音乐教师作为一个艺术编导,首先应设计考虑把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效地调动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和领悟进而掌握知识。教师要以自己敏锐的觉察力,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并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以我教授七年级音乐课《青春舞曲》为例,本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具有新疆舞曲风格的歌曲,由于学生对新疆音乐并不陌生,教师一出示这首歌曲学生就被欢快的节奏所吸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