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马说》周清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批改人分数.一、填空。(6分,每空1分)《马说》选自,本文采用的写法,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人名),字。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16分,每空1分)⑴故虽有名马:⑵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14分,每空1分)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具体表现“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句子是:,,。6、本文的主旨句是:。7、怀才不遇的人经常发出的感叹是:,。四、将下边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每题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八年级语文《马说》周清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批改人分数.一、填空。(6分,每空1分)《马说》选自《韩愈文选》,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是唐代(朝代)的文学家、哲学家韩愈(人名),字退之。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16分,每空1分)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⑶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⑻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按照正确的方法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才干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⑾执策而临之:马鞭子面对⑿其真无马邪:难道⒀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三、按原文填空。(14分,每空1分)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5、具体表现“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7、怀才不遇的人经常发出的感叹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将下边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每题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他日行千里呢?(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打他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