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商州区西荆初级中学王超群[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摘要]本文介绍了物理学本身与实验是紧密不可分的。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我们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本身与实验是紧密不可分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一、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阶段,尤其是在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培养起来的兴趣,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初中八年级物理的科学之旅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演示实验,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就会在学主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还要经常运用实验,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一时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不少科学家,当他们做出较大贡献闻名于世的时候,往往记忆犹新地口味那些将他们引入探索奥妙之门的生动实验,感激启蒙园丁的辛勤培育。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成才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二、实验教学要突出特点。中学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三种基本类型。由于各类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进行方式不同,应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例如:演示实验主要是以配合讲解建立概念、总结规律为目的,以全体学生集体观察为特点,因而力求明显、直观、简单、可靠、富有启发性。学生分组实验是以锻炼实验技能、学习研究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实验素养,它以个别操作和定量研究为特点。因而,应当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要求,并注意实验安全。1、多做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讲台只是老师表演的一个舞台,老师只是一个演员,而学生充当了一个听众观众的角色。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促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例如在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运动和力》第二节《重力》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都进行分组(六人)每组都有弹簧测力计和砝码盒,自己去研究重力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或许比站在讲台上空洞说教效果显著得多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有的演示实验用的教具不是很直观和清楚,老师可自制仪器模型,比如电1流表、电压表的表盘、托盘天平上放游码的标尺等可制成一个放大的模型,再练习读数。这样既清晰直观,全班又都看得见。有些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图制作成幻灯片,配上恰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是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口头演说,就能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厌学到想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像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电流的流动方向,光线的传播方向等等。老师虽然累了点,苦了点,但学生却受益非浅。2、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没有半点创新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去探索。因此在新的物理课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