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执教教师:王夏茸执教班级:七年级(10)班[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3、评价人物。[教学重点]1、评价人物。2、掌握重点词汇。[教学难点]1、评价人物。2、背诵课文。[教学设想]《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5课.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确定的教学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教学方法]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学法]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上节内容(字词,文学常识)引入新课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学生发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二诵读课文1、范读听录音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自读、齐读、背诵感知课文内容,文言积累三积累文言词语1、重点掌握(期、舍、去、不、委、引、顾)2、教师补充3、掌握古代一些称谓词语。《赠送令尊》故事讲起。古代表示敬称:令、惠、高、请、赐、华、贤;谦称:家、舍、小、老、拙、鄙、敝、犬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意,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举手提出问题。请学生解答。3、明确:期:约定;舍:放弃;去:离开;不:通“否”;委:放弃;引:牵,拉;顾:回头看尊君:敬称对方父亲、君:敬称对方,您;家君:称自己父亲。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古今异义、通假字)四研讨课文(评价人物)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写了几个人?通过哪些描1、学生思考并写好看法。2、学生发言。3、评价人物。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悟。写方法来写的?2、你同意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呢?3、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4、教师归纳(结合作品知识解答)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五探究活动从人物姓名设计问题:陈太丘——陈实(诚实)陈元方——(原来方正)学生给自取一个名、号表现自己的性格志趣。请学生发言。传承民族优秀传统。六讨论:“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学生发表看法。拓展七检测小结:1、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巩固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字词:期、舍、去、不、委、引、顾敬称:对别人——敬:令、惠、高、请、赐、华、贤谦称:说自己——谦:家、舍、小、老、拙、鄙、犬友人:(急躁、率直、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陈元方:(聪明、知礼、守信、方正)启示: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教学反思:教学本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两篇文言文相对比较通俗,所写内容也便于理解,因此,应以学生读为主。教师主要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研讨,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2、注重诵读和积累。养成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特点。3、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可在学生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从中再选取与课文内容意味相近的短文,恰当的整合在本科的教学中,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