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郧西县实验小学《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价值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小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是到了势不可挡的势头,即便是乡镇小学或在边远地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因此,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在我国,由于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步构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众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开通了校园网等。随着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热点课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和经验性的,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上,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以发挥其巨大作用,这些实践经验还很匮乏。而我校现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十堰市“九五”课题计划《计算机和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和“十五”滚动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基于此,我校现在决定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决定进一步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进行实验,旨在研究发现能够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规律,形式和方法,促进我县信息技术的发展。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结合当前课程改革,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将其它学科的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体现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与工具性;2、学科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手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当前1落后的课堂教学,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研究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任务驱动”学习信息技术;以“认知工具”辅助学科教与学。1、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的研究a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b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c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综合学科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效果的研究a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b新课改下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c新课改下寻找信息后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3、利用整合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a新课改下“整合”过程中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b新课改下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c新课改下学生的人文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运用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着重进行案例研究和理论概括。前者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课堂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