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策”课题研究活动方案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策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2、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3、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我校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青年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此外还有许多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课题的顾问,能随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2、实践价值(1)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想。(3)我校得到了县教委、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经费保证,目前已做好前期准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4)本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四、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成员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一名(蔡尚友),县级学科带头人两名(李天召、白晓琼),县骨干教师三名(周金苹、谭慧华、李昌健)。年龄结构合理,人员分布层次合理,既有起引领作用的老师,又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2.课题组成员均是我校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这个工作室已经成立两年多,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县进修校的大力支持。期间每学期有自己的研究计划,有自己的研究课。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作室会议,成员团结友爱,有共同的目标,都对数学学科充满热爱之情,并愿意努力去做研究。3.学校重视科研工作,重视我们数学工作室。给我们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提供很多指导和帮助。4.作为数学教师,更能深入体会德育教学在学科中的应用的益处。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1、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德育渗透什么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我们通过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落实新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