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察公共关系的心得体会对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思考警察公共关系,是指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点,促进警察队伍和其他公众组织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和活动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公安机关通过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争取更大的公众支持,获得最佳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早在2003年11月20日的全国第二十次公安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发扬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传统,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此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在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上开始了许多有益的探索,2004年3月,XX省XX市公安局成立“公共关系处”,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的首个公共关系处,标志着现代管理理念正式引入公安系统,其主要承担两大功能:与新闻媒体保持良性沟通;与社区居民建立平等互动。2006年11月24日,XX省XX市交警成立公共关系科,这是我国交警系统中的第一个公共关系科,其核心职能是在交警队伍中淡化管理意识、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从而改善警民关系。目前全国有13家公安机关设立了旨在拉近警民关系的警察公共关系科(处)。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基层交管部门又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警察公共关系,并使之对交管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所谓交通管理,管理的是交通秩序,目的是通过管理交通来服务人民群众的出行,保障人民出行的安全。交警部门的工作对象,不是以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为主,而是以社会公众为主,是广大的交通参与者,工作手段不是打击为主而是服务为主。所以,在交管部门中建立公关关系、树立公关意识,乃大势所趋。一、建设警察公共关系的意义如果说执法办案,打击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体现的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硬实力”的话,那么加强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建设,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努力优化外部环境就是公安机关的“软实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于提升队伍“软实力”,优化执法环境,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第1页共5页力都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公安机关更好的服务社会。随着公安机关从“管理型”逐渐向“服务型”转变,交警作为与广大群众接触最为密切的警种,其执法水平和工作能力关系到整个公安队伍的公信力,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此,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是做好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实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的需要,有利于塑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通过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向社会传递更多关于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正面积极的信息,有助于公安机关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警察工作,理解公安民警,支持配合民警工作。3、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有利于警民关系的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在警察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融洽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在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架立一座信息沟通顺畅的桥梁,公安机关可以把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也可以通过群众的意见来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在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共创和谐的良好局面。4、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警察公共关系可以说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艺术,在对外塑造良好形象、建立和谐关系的同时,对内通过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增强民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公安机关内部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从而加强公安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实现途径1、坚持政治建警,抓好公安队伍建设。美国著名的公关专家事德利o拉尔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宣传”。群众对警察的认识,不仅是对其外部表现的捕捉,更是对警察的思想、情感和追求等内在精神层面的了解与认识。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政治素养和文化内涵的第2页共5页警察队伍,是做好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公安民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要努力:一要坚持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头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