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顺应科技潮流,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作为实施能源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进一步明确本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扬州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编制依据1、扬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2、《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3、《2009年全市“三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二、规划年限1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起始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三、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新能源(newenergy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醇醚类等。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人类在节约现有一次能源、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不断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寻求新型、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近年来,新能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太阳能产业新增投资为4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9.3%;风能产业新增投资6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1.7%;生物燃油产业新增投资达到4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0.6%。目前,发达国家新能源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国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通过产业、财税等政策引导、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支持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在形成星火燎原之势。2008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30%以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我市新能源产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技2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的优秀新兴产业,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核电装备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1、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9年,全市“三新”产业实现产值344.7亿元(新能源产业123.7亿元、新光源产业92.2亿元、新材料产业128.8亿元),同比增长41.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超过2008年全年增速3.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5.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幅高达98.2%。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三新”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达148家,比上年增加54家。其中,新能源企业55家、新光源企业33家、新材料企业60家。“三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6.1%上升1.6个百分点,达到了7.7%。3、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扬州市“三新”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相继制定出台。以培育产业、启动市场为重点的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展开,扬州成功入围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太阳能屋顶计划正式启动,我市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扬州新能源、新光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高度关注,我市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市经济技术开3发区被认定为江苏省光电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江泽民同志亲手启动了新光源会所光伏电站并作了“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的题词。4、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顺大电子一期高纯多晶硅项目已进入正常生产,月产量最高达150吨;晶澳太阳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