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能力建设综述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家作用的空前发展,而内蕴于国家自身的国家能力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内涵上,国家能力是存在于国家自身的效能与力量素质,是国家实现其国家意志与治理目标的能力。在外延上,国家能力是特定国家主体在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职能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说,国家能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国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以及国家间竞争的关系中加以体现的。因此,在论及国家能力时,既可以指国家总体上的综合能力,又可以指某个方面的具体能力。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实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能力的有效程度。自20世纪中叶以来,国家能力逐渐成为学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西方福利国家的滞涨,以及部分非洲国家面临危机的比较中,促使人们日益关注国家能力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问题。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国家能力问题的关注。一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国家能力的弱化。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国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加强国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改革金融体系;二是通过国家注资来刺激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治理。为此,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民族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一、以宏观调控能力建设平衡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国家与市场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推动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两股强大的力量。人们对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总体上经历了自由市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政府失败——对市场重新肯定及对国家重新评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与市场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双方力量的对比。从现代经济发展来看,市场不是万能的,国家也不是“灵丹妙药”,国家和市场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在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如何整合各自的优第1页共8页势,趋利除弊。也就是说,只有国家与市场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达到动态平衡,才能够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弥补市场缺陷,克服市场失灵,又可以避免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或不足,从而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美国政府对经济运行与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缺失。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及其经济主管部门对经济运行与金融市场一直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这种以“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基本特征的经济运行模式致使市场力量被无限放大,由于市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动荡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政府重点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建设,以此平衡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体现为以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由于市场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来调节,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加以补充,同时,由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等缺陷,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导致市场秩序紊乱,从而引发经济整体失衡与滑坡,所以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运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建设要重点突出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能力建设与对市场秩序的调控能力建设。当前,加强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由此,国家必须提高金融调控能力。国家必须实时掌握经济发展态势,及时对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并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从而使危机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缓解危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同时,加强金融调控立法,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机构的自律,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国家的金融调控能力。调控市场秩序能力是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制定和执行市场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