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作者:萧华)教材分析:《四度赤水出奇兵》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学情分析:这两首诗歌句式相对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不难理解。学习本文时重在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等方法,让学生在赏析一些重要语句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教学目标: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自学: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1.诵读熟悉两组歌曲。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和创作背景。3.了解什么是组歌,全曲由哪些乐章组成。4.两首歌曲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5.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各是哪句?你选这句的理由是什么?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学生自渎课本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过雪山草地》背景介绍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2.请学生介绍作家。二、【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1.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明确歌词主题。2.根据题目《四渡赤水出奇兵》,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说说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3.说说《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哪些地方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战胜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1、集体朗诵《四渡赤水出奇兵》思考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4.“过雪山草地”十分艰苦,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歌词中通过哪些手法表现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合作交流:1.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它往往概括内容,与其他句子是概括说(总说)与具体说(分说)的关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