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治水必躬亲第5单元24.治水必躬亲(钱泳)(一)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教学重难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清官海瑞,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污吏,与包公齐名,被称为“海青天”。可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治水上也颇有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瑞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三)齐读目标听老师导课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读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学生介绍作家作品齐读目标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1.给加粗字注音。妄意()潴()相度()()咨询()()胼胝()()嫌()好逸恶劳()()1.老师范读。2.听读要求:听准读音和停顿。3.找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帮助纠正读音和停顿。4.两个一组朗读,继续纠正读音和停顿。(二)疏通文意弄清主要词语意思。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检查课前学习听读、自由读,齐读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回度。妄意:随意。相度:观察和测量。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穷:追究到底。致:事理。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参考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答学生正音,读课文。自由读齐读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答疑难听讲,记笔记。三、达标训练当堂反馈1、完成《教辅》基础积累与运用2、熟读课文,口头对译完成练习。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海瑞其人其事;逐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躬亲”,做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学生小结。板书设计治水必躬亲做人→廉洁做事→躬亲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为主,采用两人小组互译,学生代表翻译,教师讲解等方式进行,通过课堂练习情况来看,学生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