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爱莲说》是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第五单元2课。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2、关于教材难点和重点:《爱莲说》的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二、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1〕、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二)学情分析: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从教学对象看,他们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八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三)教法学法1、关于教法的分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鉴于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选用讲授法和讨论归纳法进行授课,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2、关于学法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1)以形成性练习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习方法。(2)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习方法。三、教学程序设计(七个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不同姿态的莲花)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求知。)(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学习内容:①关于作者的情况。②文中一共写了几种花,作者偏爱什么?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这个教学环节用6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三)重点语段讨论评析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2.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4.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