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提炼作者衡量城市的标准;2、诵读品析,加深现代意识含义的理解;3、体悟反思,共建人与自然和谐新家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诵读品析中感受不同都市里精灵们的生活状态。教学难点:理解“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人类不应该是地球唯一的主人,城市也应该成为动物的乐园。经济繁荣不应该是评价城市的唯一标准,城市的发展也不再是抢占动物家园的借口!舒乙先生关注在城市中生活的小动物们的生存状态,提出了一个评价城市的新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市精灵》。二、整体感知(找一找,理一理)1、文章中写了那几个都市?2、作者提出的衡量城市的标准是什么?3、用这个标准衡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那座城市?请同学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学法指导:通读,划出关键词。三、画面赏析(读一读,品一品)1、诵读渔人码头海狮嬉闹的画面。2、分析旧金山海狮嬉闹图,感受现代意识。教师引导:(1)码头旁海狮给了你怎样的感受?(2)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体验呢?(3)这段文字中是如何能体现“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4)这些海狮是人工饲养,用来表演的吗?(4)人来人往的旅游景点,海狮为何能够如此悠闲自在?2、请同学根据上述方法进行选读“金门大桥海鸟捕鱼”、“过去的北京”“现在的北京”。学法指导:反复诵读,体会关键词语。预设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命的尊重。3、分析现代文学馆中景致。(1)品析“一景”“一宝”学法指导:关注描写这些可爱小动物的词句。关注作者的语言、动作。(2)体会情感①“一景一宝”表现出怎样的情感?②这种情感的背后有隐藏着怎样的情感?四、反思体悟(思一思,悟一悟)1、北京可不可以再现到以前那样吗?如何再现呢?意识的回归,回归那种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城市的发展并不一定要建立在牺牲动物的利益的基础上。2、展示我国昆明、上海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3、理解“现代意识”结合对四个城市的解读,说说对“现代意识”一词的理解?五、课堂练笔:我们的校园有鸟儿展翅,嘹亮歌唱;我们上学路上,可爱的小猫不再躲着我们,调皮的麻雀也会停在我们身旁啄食……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精灵,让我们走进它们,观察它们,描写它们,以《我们身边的精灵》为题,写一个小片段。六、课堂总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打开心灵的窗口,树立人类的自觉意识,我们就会做出明智的抉择——善待自然,优化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意识”!